各位师生:
我校理学院联合陕西物理学会将于7月11日举办“量子信息交叉前沿论坛”,邀请海南大学物理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邹芬副教授、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刘力博士、西安邮电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梁可心博士、海南大学物理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王武博士后,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车俊岭副教授围绕量子密码、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等量子前沿方向开展线下学术交流,欢迎广大师生参加!论坛具体安排如下:
论坛时间: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
举办地点:理学院442会议室
报告主题1:基于分子光力腔的红外信号频率上转换放大
报告人1:邹芬副教授(海南大学物理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1:红外信号在量子传感、临床医学和天文测量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红外探测器存在造价高、灵敏度低的问题。本报告介绍我们提出的放大机制[Phys. Rev. Lett. 132, 153602 (2024)],通过分子集体模式与斯托克斯边带泵浦的强耦合增强,实现频率上转换红外信号强度提升超 1000 倍。
报告主题2: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密钥率提升与网络资源优化研究
报告人2:刘力博士(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2:量子密钥分发(QKD)协议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量子信息技术之一,其理论上可达到无条件安全,但实际应用中面临密钥率有限和经典-量子网络资源分配均衡等挑战。基于多层级半正定优化算法,建立实际复杂环境下密钥生成率的优化模型,降低系统误码率。针对QKD与经典通信网络的融合问题,设计动态的路由时隙波长分配策略,实现经典-量子网络资源的联合优化配置。本研究系统性地提升了QKD的密钥率,并合理有效地分配有限的网络资源,以满足未来大规模、高安全性的QKD光通信网络建设需求。
报告主题3:基于S-T GAN模型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过程噪声抑制研究
报告人3:梁可心博士(西安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报告摘要3:高性能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工程化实现,是推动量子通信实用化的关键环节。然而,传输损耗和过噪声的存在限制了其可实现的传输距离和密钥率。针对信道波动为系统引入更多过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生成对抗网络的自恢复过噪声抑制方案,通过高效恢复接收信号,使其接近无噪无损信道下的原始调制信号,从而消除了量子态在传输过程中的各种负面影响,这一过程等效于增强了信道透过率,可以有效抑制系统过噪声,降低协商纠错的复杂度,显著提升系统整体性能。该方案为实现大范围、高密钥率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报告主题4:基于超精细电子桥过程的钍-229原子核量子光学
报告人4:王武博士后 (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4:钍 - 229 原子核的 8.36 eV 低能同核异能态是超高精度原子核钟的理想载体,高效制备该能态是实验与理论研究热点。本报告介绍我们提出的超精细电子桥过程及基于双光子机制构建的六能级模型[Phys. Rev. Lett. 133, 223001 (2024)],利用非微扰量子光学方法揭示了电子桥激发的稳态行为,并通过受激拉曼绝热通道实现该同核异能态的高效制备。
报告主题5:量子信息相关问题与光量子调控实验研究
报告人5:车俊岭副教授(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
报告摘要5:本报告聚焦量子信息领域相关问题及光量子调控实验进展。针对量子信息理论、量子测度同步、腔磁光强关联体系以及光量子器件等问题,阐述基于量子相干、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源以及光量子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具体的光量子调控实验问题展开详细展示。
特此通知。
理学院 科研处
2025年7月10日